《信仰的力量》读书心得
计划财务处 李卫华
书中选录的《别了,哥哥》这首诗宛如一首激昂的战歌,在亲情与革命信仰的碰撞中,奏响了震撼人心的旋律,让我们深刻领略到一位革命战士内心的坚定与伟大。
诗中,兄弟间浓厚的情感令人为之动容。“二十年来手足的爱和怜,二十年来的保护和抚养”,简单的语句勾勒出二十年来哥哥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这种亲情是如此深厚,深到可以成为生命中最温暖的港湾。然而,在时代的洪流和革命理想的召唤下,诗人不得不做出抉择。他把这份爱与怜,放在 “最后的一滴泪水里”,当作 “恶梦一场” 收回,这其中蕴含着多少不舍与决绝,每一个字都像是在滴血,却又有着一种不可动摇的力量。
诗人对哥哥的感激与钦佩是真挚的,“你诚意的教导使我感激,你牺牲的培植使我钦佩”,但这些都无法阻挡他追求真理的脚步。哥哥所代表的那一方,有着安逸、功业、名号,是统治阶级所赏赐的爵禄和虚荣的象征。那是一条看似平坦的康庄大道,只要诗人愿意妥协,就可以轻松获得一切。然而,诗人看到的是更广阔的世界和更深刻的使命。他 “饥渴着的是永久的真理”,荣誉和功建在真理面前显得如此苍白。这种对真理的执着追求,让他超脱了物质和名利的诱惑,向着更高尚的目标进发。
诗中的“机械的悲鸣” 和 “劳苦群众的呼号” 成为了诗人心灵的指南针。他看到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苦难,如同普罗米修斯一样,想要为人间带来光明。这种为大众谋福祉的使命感,让他变得强硬。他不再畏惧权威,哪怕前途满是危崖荆棘、死亡与风雪,他也毫不退缩。因为他心中有着真理的伟光,那光芒足以驱散死的恐怖,融化冰雪。
《别了,哥哥》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信仰的力量。在亲情与信仰的艰难抉择中,殷夫以坚定的信念选择了革命之路。这不仅是个人的选择,更是那个时代无数革命志士的共同心声。他们为了心中的理想,放弃了舒适的生活,投身到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这首诗也让我们思考,在面对人生的抉择时,我们是否有勇气像殷夫一样,坚守自己的信仰,向着真理前行,即便前方荆棘密布,也义无反顾。同时,它也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在亲情与大义之间的挣扎,更凸显出革命信仰的伟大与神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