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力量》读后感
工会赵昭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信仰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近日认真翻阅《信仰的力量》这本书,仿佛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精神之旅,在历史的长河中探寻信仰的真谛,感受其深沉而持久的力量,内心受到了极大的触动与震撼,也对信仰有了更为深刻和全面的认识。
信仰,是人类灵魂深处的精神寄托,是一种超越现实、超越自我的精神追求。它如同一座灯塔,在茫茫的人生海洋中为我们指引方向;它又似一把火炬,在黑暗的历史隧道里照亮前行的道路。从古老的神话传说到现代的科学探索,从宗教教义到哲学思想,信仰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
在中国近代史上,信仰的力量更是成为了推动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强大动力。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遭受着列强的侵略和掠夺,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无数仁人志士挺身而出,为了救亡图存而奋起抗争,他们以各自的信仰为旗帜,汇聚成一股汹涌澎湃的革命洪流。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秉持着变法图强的信仰,发起了戊戌变法运动,试图通过改革的方式实现君主立宪,挽救民族危亡,他们的努力虽然只持续了百日,但却传播了新思想,促进了人们的觉醒;孙中山先生提出“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以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为信仰目标,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然而,这些探索和努力都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人民依然在黑暗中苦苦摸索。直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才迎来了新的曙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信仰,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一系列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在党的领导下,无数共产党员怀着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前赴后继,英勇奋斗。李大钊,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在敌人的绞刑架下,依然坚定地高呼“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忠诚;方志敏,在艰苦的革命斗争岁月里,坚守信仰,虽深陷囹圄却写下了《可爱的中国》等光辉篇章,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董存瑞,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为了扫除部队前进的障碍,毅然托起炸药包,以自己年轻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胜利的道路,他的壮举彰显了对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的无限忠诚。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批批具有坚定信仰的共产党员,中国共产党才能够带领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才能够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使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信仰的力量不仅体现在推动历史前进的伟大变革中,也体现在人们日常生活的点滴行为和价值追求上。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平凡的人,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却因坚守着自己的信仰而活得充实而有意义。比如那些默默耕耘在教育一线的教师,他们怀着对教育事业的信仰,用爱心和耐心培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那些坚守在医疗岗位上的医护人员,他们以救死扶伤为信仰,日夜奋战在与病魔作斗争的战场上,为患者的健康和生命保驾护航;那些投身于科研工作的科学家,他们凭借着对科学真理的信仰,不畏艰难,勇于探索,为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这些平凡人的信仰,或许不像革命先烈那样壮烈激昂,但却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了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强大动力。
然而,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化,信仰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在物质利益的诱惑面前,一些人逐渐迷失了自我,信仰缺失,价值观扭曲。他们追求金钱至上、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甚至不惜违法犯罪。这种现象不仅给个人和家庭带来了悲剧,也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信仰教育,重建人们的精神家园,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对个人而言,信仰是人生的指南针,它能够帮助我们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使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不迷失方向。拥有坚定信仰的人,能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勇往直前,不屈不挠;能够在面对利益和诱惑时坚守道德底线,不为所动,清正廉洁。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信仰,将个人的理想追求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在确立信仰的过程中,我们要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深入了解各种信仰的内涵和本质,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用先进的文化滋养心灵;要注重实践,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践行自己的信仰,通过实际行动来检验和完善自己的信仰;要勇于反思,及时发现和纠正自己在信仰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断坚定自己的信仰信念。
对国家和民族来说,信仰是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源泉,是团结和鼓舞全体人民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奋斗的精神旗帜。一个具有共同信仰的国家和民族,能够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众志成城,共克时艰;能够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坚定信心,奋勇前行。我们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作为全体人民共同的信仰追求,使其深入人心,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增强人们对国家、对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要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信仰的力量,增强文化自信;要积极培育和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文化创新发展,为人们提供丰富多样的精神文化产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作为一名高校工会工作者,我定会高举信仰的旗帜,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信仰之矢,射理想之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