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阐述了廉政文化建设的内涵及特点,分析了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总结了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将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与党的中心工作相结合、构建符合高校特点的科学的廉政文化内容体系、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制度和机制建设、创新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有效载体等建设路径。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廉政文化
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高校本应是教书育人的神圣高雅之地,但近年来学术不端等腐败现象蔓延滋生,严重破坏了校园和谐文化氛围;职务犯罪等腐败案件频发,涉案人员涵盖高校内各类群体,高校反腐形势不容乐观。如何遏制高校腐败势头已成为社会焦点,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1]。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要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督促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在全社会培育清正廉洁的价值理念,使清风正气得到弘扬。”因此,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大力弘扬“以廉为美、以廉为乐、以廉为荣”的时代主旋律,使高校学生接受廉政文化熏陶、高校教师提高反腐倡廉的自觉性、高校领导干部筑牢“不想腐”的思想防线,是高校义不容辞、势在必行的使命。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新时期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本质要求,是高校立德树人、全面育人的重要内容,是高校改革发展、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努力探索新形势下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新途径应成为高校的自觉行为。
一、廉政文化建设的内涵及特点
廉是廉洁,就是清廉洁白;政是从政,就是从事某种工作或开展某种活动。廉政就是人们用清正廉洁的行为从事工作,现多指公权力机构在履行其职能时不以权谋私、办事公正廉洁。廉政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洁从政的理念、信仰、知识、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社会评价、文化表现的总体形态,集中反映了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价值取向,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廉政文化的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廉洁从政的道德要求,它用文化动力的形式作用于执政者的内心世界;二是廉洁从政的文化氛围,它用健康向上的优秀文化充实人们的精神世界,并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三是廉洁从政的行为规范,引导各行各业的人们遵守爱岗敬业、廉洁奉公的职业道德;四是是廉洁从政的文化反映[3],引导人们对廉政社会应有的公平正义、安定有序和诚信友爱产生心理追求。
廉政文化的特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唯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廉政文化的唯一性要求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实践中探索规律,不断丰富和发展反腐倡廉理论;而文化的多样性要求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指导的基础上,鼓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运用不同的理论学说、文学作品和媒体形式来传播廉政理念。
第二,继承性和创新性的统一。富有时代特性的廉政文化是人们成长过程的精神食粮,能够以其对人们思想的强烈震撼力,来完善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人们在接受廉政文化熏陶的同时,不断追求新形势下廉政文化发展的新境界,不断丰富和创新廉政文化的新内涵,而这些发展和创新又进一步促进了廉政文化的传承。
第三,约束性和自觉性的统一。建立各种廉政文化建设的规章制度,用严格的纪律约束和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使得人们在思想上始终有崇高的追求,能够抵制各种消极腐败思想的侵蚀,消除各种不廉洁行为的思想动因,形成良好的行为约束机制。廉政文化本身就是被人们在思想上认同的符合形势的精神食粮,自然的会转换成自觉遵守和维护的道德准则,无需强制便能够发挥教育作用。
第四,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将廉政文化广泛地作用于大群体,促使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利观和地位观,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党性修养,规范廉洁从政行为。同时,廉政文化又有其行业特殊性,可适应不同行业文化和行为特点,在遵循共性的基础上形成规范该行业廉政文化。
二、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指高校结合自身实际,通过精神、制度、物质、行为四个层面的廉政文化对高校四类主要群体,即领导干部、专任教师、行政教辅、学生产生影响,从而由外而内地树立起他们的廉政意识,使廉政观念深入人心的过程,目的是要努力形成“弘扬廉政文化、共建和谐校园”的校园风气。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高校反腐工作的前端,为高校反腐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第一,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等教育招生不公、乱收费、基建受贿、设备采购拿回扣现象时有发生,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任务越来越重,开展以廉洁教育为核心的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优化党风廉政建设环境的客观要求,对加强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现实需要。和谐校园文化是和谐社会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严格遵循依法治校、以德治校的原则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统筹兼顾学生、教师、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和人际关系,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才能实现高校培养人才、传播先进文化、服务社会的功能,而以清正廉洁为核心的廉政文化正是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的基础,对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培养现代化建设合格接班人的需要。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实践价值取向的开端,而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能够正确价值取向引导大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这关系到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成长,关系到能否培养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三、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意义
第一,丰富高校的管理体系。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高校已形成较为完整的管理队伍、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涵盖党建、教学、科研、学生工作、后勤服务等方面,为高校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将廉政文化建设融入到高校管理体系中,进一步丰富高校的管理体系,可以有效提升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实际功效,不断夯实廉政文化建设的基础,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廉政风气,感召引导高校师生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进而促进高校的学风、教风和作风建设。
第二,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在高校落地生根。利用廉政文化的教育、导向、凝聚、激励、约束等特性,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用健康正直的廉政文化来占领思想教育的主阵地,利用廉政文化的强大内驱力和影响力,通过载体将廉政文化的理念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让高校教师和学生都能收集、捕捉、吸收和传播廉政文化,对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觉悟和行为约束产生深远影响,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在高校的贯彻落实。
第三,培养廉洁清正的接班人。高校的首要任务就是立德树人,不但要培养人才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健全人格,为党和政府部门、各行各业输送合格人才。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是否树立了坚定的廉洁奉公信念,将决定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如何看待和使用手中的权力,进而影响党和政府的公共形象。通过廉政文化建设,高校可以运用“廉荣贪耻、诚信守法”的理念教育学生,利用规范行为、营造环境来培养学生,引导他们树立“以廉为美、以廉为荣、以廉为乐、以贪为耻”的廉政意识,培养他们正确、积极、健康的理想信念、法制意识、社会责任和人生价值观,成长为有益于社会的廉洁清正的合格接班人。
第四,助力社会风气净化。作为传播先进思想和文化的场所,高校文化对周边社会环境有直接的辐射作用,高校文化的廉洁将不可避免地促进社会环境的廉洁,高校文化环境的净化也可以促进社会环境的净化。这种作用首先体现在高校文化的特有属性。其次,作为高培养人才的场所,高校培养的人才毕业后将成为社会的主体,其思想将构成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产生直接影响。因此,高校要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让大学生接受良好的廉政教育,提高他们的廉政意识,规范和引导他们的行为,也是为未来社会文化的廉政、廉洁奠定基础[4]。
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长期的努力奋斗,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就举世嘱目,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5]。
第一,廉政文化建设目标明确。廉政文化建设目标在于严格遵守中央关于从严治党的各项规定,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以校园文化活动为依托,将廉政教育贯穿于高等教育各个环节,教育引导和监督惩治并重,为建立健全预防腐败体系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
第二,廉政文化建设载体日渐丰富。随着高校教学条件的改善,图书馆、活动中心、宣传栏等教学场馆和设施不断完善,校园网络的开通、电子阅览室的开放,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提供了网络、媒体、图书等多种载体和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三,廉政文化建设内容日趋成熟。廉政文化建设内容不断创新,涵盖了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等多个方面,对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教师廉洁从教、学生廉洁致学进行价值观引导,通过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使学校教学、科研等各项活动井然有序,通过以廉政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大学生行为教育,通过优化和改善校园环境促使大学生自觉产生廉洁心理。
新形势下,由于新旧管理体制矛盾交织、管理理念激烈碰撞,使得高校廉政文化建设面临着新要求、新考验。
第一,廉政文化教育内容不够系统。廉政文化教育与党风廉政、师德师风、学术道德教育结合不够紧密,廉政文化育人机制有待进一步增强。廉政文化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足,重视普遍性教育而忽视了对主要领导干部的针对教育,重视教师学术道德教育而忽视了教师思想道德教育,重视学生专业理论教育而忽视了学生廉洁思想教育。廉政文化研究成果不够丰富,社会文化资源较为短缺,理论成果较多工作成果较少。
第二,廉政文化建设制度不够完善。针对党员思想道德问题的干部制度建设亟待加强,针对师德和学生廉洁思想教育的制度建设亟待健全。制度建设前没有充分地听取广大党员干部、师生员工的意见,制度建设后没有广泛宣传制度建设的意义、目的和要求,影响广大党员干部和全体师生的参与热情和遵守制度的自觉性;制度颁布后没有建立相应的实施办法、奖惩措施和监督保证机制,使廉政文化建设制度流于形式。
第三,廉政文化行为建设不够全面。廉政文化建设在教风、学风、管理作风等方面有待于提高,表现在教师工作作风建设方面不够完善,防止学风不正的措施和办法存在薄弱环节,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建设有待进一步增强,各部门间相互配合、协调机制仍有欠缺。
第四,廉政文化物质保障不够充分。对于党员干部和师生廉政教育基地建设资金投入力度不够、物质保障不足,现有物质条件对于实现廉政教育手段多样化形成制约,使得廉政文化建设与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结合得不够,在廉政文化寓教于乐方面做得不够深入。
五、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路径
第一,将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与党的中心工作相结合。将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与党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加强领导、总体规划。高度重视廉政文化的理论研究及宣传,发挥高校自身的理论研究、宣传的优势,组织专家广泛开展理论研讨,对廉政文化理念、内容结构、特点规律等进行深入探讨,形成廉政文化建设的理论体系,为廉政文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单位网站、宣传栏、学生活动期刊等加强对廉政文化的宣传,广泛宣传廉政文化建设的成效和先进典型。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将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单位建设的总体规划中,单位领导要做好任务分工,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反腐的各项决策部署,将廉政文化建设融入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中去,以廉政建设促进各项建设顺利开展。
第二,构建符合高校特点的科学的廉政文化内容体系。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必须在充分把握高等教育行业特点的基础上,涵盖精神、制度、物质、行为四个层面,针对高校内领导干部、专任教师、行政教辅、学生四个不同群体形成不同的廉政文化内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唤起“以廉为美、以廉为乐、以廉为荣”的精神情操,追求廉洁、公道、无私的行为方式。
第三,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制度和机制建设。制度建设是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保证,将教育、监督等方面的成果进行体制化整合,完善廉政文化建设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实施监督机制和自觉接受监督意识,加大对主要领导的监督力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认真落实廉政文化建设责任制度,将廉政文化建设作为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在干部选拔、任用、罢免、评价等环节设立硬性指标,按照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各负其责的要求,明确责任、分层落实,及时了解廉政文化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将廉政文化建设纳入教职工综合考评,激发教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良好的校园廉政文化工作环境。将廉政建设与法治、德治建设相结合,以法制建设为核心,建立完善、严格落实违法必究制度,加大对违法的惩罚力度,体现高校反腐倡廉的决心。
第四,创新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有效载体。不断创新校园廉政文化载体,采取广大师生员工喜闻乐见的形式和途径,把廉政文化建设融入政治学习、专业教学、文娱活动等各项形式的文化活动当中,赋予廉政文化建设新活力。发挥课程教育中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增加和充实有关廉政教育方面的内容。把校园网建设成廉政教育的重要文化阵地,办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廉政文化宣传专题,利用自身网络优势构建廉政文化建设的网络舞台。将文艺演出、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反映校园文化生活的精品活动与廉政建设结合起来,精心安排党风廉政教育内容,起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充分发挥整体优势,动员和调动各方面力量,形成各部门相互配合、广大师生员工积极参与的工作局面,形成廉政文化建设的合力,为创新教学管理、培养合格人才、创建和谐校园文化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彭军林.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廉政文化进校园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 (4):14-15,76.
[2]王征.新时期高校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新途径探索与实践[J] .中国职工教育,2012 (9):13-16.
[3]李丹.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及理论基础[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29(3) :13-16.
[4]陈延庆,陈出新.论高校腐败及其治理[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 2016 (12):313-320.
[5]袁志修,陈桂清.高校廉政文化进校园的尝试与思考[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237-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