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有激情、有温度的共产党员
高静(档案馆党支部)
历史在人民的探索和奋斗中造就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造就新的历史辉煌。我们步履铿锵、信心满怀地迈入2022年——这一年,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将要隆重召开。
此时此刻,第一次举起右手在党旗下庄严宣誓的那一幕,再一次浮现在我脑海中。2001年,我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的教育、培养、关怀与感召下,我从一名青涩懵懂的学生不断向往成为一名敬业的高校工作者、忠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维护者。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大道至简,最崇高的精神往往孕育在最平凡的事业当中。”我从事着“最平凡的事业”,但却始终要求自己做到“凡做一事、必忠一事、尽成一事”,朝着我所向往的“最崇高的精神”一步步迈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我们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无论身处什么工作岗位,只有做到了这一条,才能充满底气和自信地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工作在燕山大学,“真心实意爱燕大、脚踏实地为燕大师生做事、勤勉实干为燕大发展添砖加瓦”便是我最真实、最朴素、发自内心、始终如一的初心与坚守。回忆几段往事,分享我身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所学所获、所思所感。
【一】电话“情”结
翻看留校后的第一张工作照片,我仿佛从中找到了寻觅已久的那份初心。2002年,初到教务岗位,看着其他老师接听师生电话,我默默在想:要是我也能应答如流就好了,一次老师们都去开会只剩我一人留守,电话铃响起,我紧张地接听了第一个电话,心中“窃喜”。后来,我进入招生岗位,一干就是十二载春夏秋冬,天天接听着来自天南海北各种口音考生家长的咨询,长年累月也有口干舌燥心烦之时,可每每回忆起那次“窃喜”便又开心起来,因为我相信:一句耐心的解答必将换来电话那头一个满意的微笑。再后来,我转至资产岗位,与之前相比电话少了太多,所以每接一个电话,我更加愿意把该回答的内容跟对方说得清楚些再清楚些……从受教于燕大的学生变为燕大建设发展的参与者,就是一份光荣;能接好每一通电话、处理好每一个事项、服务好每一名师生,就是一份光荣;牢牢守住这份初心,就是一份光荣。
小小电话之情结引发朋友圈强烈共鸣,收获鼓励无数:有刚入职指导过我的前辈、有并肩作战多年的伙伴、有我培训过的助管学生、还有了解我熟识我的朋友……“勿以善小而不为,细微之处显初心”,为此,我矢志不渝、别无他求。
【二】功成“情”怀
从2004年到2016年,从24岁到36岁,不长不短,奋斗在研究生招生战线,恰恰一个轮回。凑齐十二生肖后,满怀“零失误、零差错”的欣慰,我告别了招生岗位,全心全意、无怨无悔地投入到资产管理领域,继续以忙碌的身影践行着自己的初心,为学校的发展倾注着个人的能量。
2019年临近年尾,燕山大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文艺汇演精彩纷呈、振奋人心。演出刚刚结束,早先与我并肩作战的同事发了这样一则朋友圈:“主持人专门提到我校毕业生进入国家‘四个重点’就业情况:到国防科技等重点领域、雄安新区等重点地区、制造业等重点行业、机关事业等重点单位毕业生比例达到40%以上。将就业工作做实做细,确保毕业生好就业就好业,是落实‘不忘初心促就业、牢记使命为人才’工作理念的充分体现。”我被这句话深深感动了,于是秒赞并评论道:“当时现场听着特别兴奋,为你们的工作点赞!”同事的回复令我愈加感动:“为咱们的工作点赞,其中也有你的功劳啊!”感动之余,我细细回忆、深深品味:我做过什么呢?真的有我的功劳吗?带着这样的问号,我梳理了从事十二年招生工作的相关数据:博士研究生招生数量从2004年的90人增至2015年的146人;硕士研究生招生数量从2004年的818人增至2015年的2,083人;十二年间,共计招收博士研究生1,437人、硕士研究生19,717人,每个人的资料都审过、每个人的照片都看过、每个人的试卷都摸过、每个人的数据都整理过……这些曾经被我称为“考生”的两万余人应该都已走上了各自的工作岗位,为国家的进步发光发热、为民族的复兴拼搏奋斗。想到这里,我的感动已化作了力量:当时的坚持原则、一丝不苟是正确的,当时的废寝忘食、风雨无阻是值得的。我要将同事的这句“为咱们的工作点赞,其中也有你的功劳”倍加珍惜、时刻牢记,因为我同样期待着现在和今后的同事们将来也会这样说,因为我非常信奉这样一句话——“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三】校史“情”缘
我与燕山大学的情缘可追溯到1986年,那一年姥爷姥姥定居秦皇岛,于是我便第一次来到这座海滨小城,从那时起,我便知道通往北戴河的路上有一座大学,名叫“燕山大学”。1998年参加高考,一纸录取通知书将我缘定于此,一朝踏入校门便再也没有离开。2000年我上大二,学校八十年校庆的场面非常隆重,校史展览令我印象深刻、难以忘怀,从那时起,铭史励志、爱校荣校的情愫便开始在我的心中生根发芽。从事招生工作的那些年,为学校宣传的脚步从未停歇,“燕山大学,校址:海滨城市秦皇岛”的红条幅不知陪伴我走过多少城市、去过多少地方,“我校源于哈工大,前身东重,是全国重点大学”这样的话不知说给过多少人听。2018年,我有幸参与承办并主持了机关党委“追寻历史足迹、弘扬燕大精神”校史知识竞赛,校史在我的心中变得越发清晰、明亮起来。2019年,出于热爱、基于本职,我牵头组织了校史资产寻访活动,通过这场基层“寻宝之旅”,敬业的领悟与爱校的情感进一步得到了升华。
时间的马车驶入2020年,对于燕山大学来说,这是喜庆之年、奋进之年,全校上下共迎“建校溯源百周年、独立办学一甲子”的辉煌时刻。燕大人盼望多年的校史馆开工在即、开馆在即,学校安排我进入校史馆工作,缘分把我与我的热爱牵得更加紧密。这么多年的经验积累、这么多年的情感聚集,在此时此地爆发。我有幸结识了一群优秀的、志同道合的兄弟姐妹,“以热情换真情、用心意换满意”,我们以“建得好、讲得好、运行管理得好”为目标,为展馆建设和服务接待携手同心、埋头苦干、夜以继日、精益求精。2020年8月11日,燕山大学校史陈列馆盛大启帷、隆重开馆,至今已累计接待参观者30000余人,得到了各级领导、师生校友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赞许与好评,为宣扬燕大精神和燕大文化,浓郁爱校荣校、凝心聚力氛围,提升学校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做出了积极贡献。
如果说招生工作是从广度上宣传燕大,让大家报考燕大;那么,校史工作便是从深度上宣传燕大,让大家爱上燕大。自打进入校史馆工作的第一天起,我便为自己确立了这样的目标:将“知校史、爱燕大”的种子播洒在校园的每一处角落,让“奋斗基因、工匠精神、卓越品质、家国情怀”的文化品格深植于每一个燕大人的心目当中。用校史育人、用校史凝心、用校史聚力——为学校早日建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研究型大学”,我愿贡献自己全部的智慧和力量。
宣誓是信仰的强化,灵魂的升华,更是自我的鞭策。让“凡做一事、必忠一事、尽成一事”的信念熠熠生辉,让“真心实意爱燕大、脚踏实地为燕大师生做事、勤勉实干为燕大发展添砖加瓦”的坚守永放光芒——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我将用自己的激情和温度去兑现宣誓的诺言,用自己的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去回报伟大的祖国、亲爱的党。
喜迎二十大,真心送祝福:祝愿党的腾飞愈加辽远、党的光辉愈加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