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6.学以治之,思以精之,朋友以磨之,名誉以崇之,不倦以终之,可谓好学也已矣。
【注释】治:研究。精之:精通学问。磨之:切磋学问。崇之:推崇学问。终之:完成学问。
【释义】学习中加以整理,反复思考以求精当,和朋友讨论切磋,凭美好名誉使之发扬,孜孜不倦,有始有终,这就是良好的治学态度。
【出处】西汉·扬雄 《法言·学行》
067.君子之学,不为则已,为则必要其成,故常百倍其功。
【注释】为:做。则已:就罢了。必:一定。功:功夫。
【释义】君子从事治学,不做便罢了,做就一定要干成,因此常常下百倍的功夫以促其成。
【出处】南宋·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
068.凡书,目过口过,总不如手过。盖手动则心必随之。虽览诵二十遍,不如钞撮一次之功多也。
【注释】钞:同 “抄”。撮:摘取。
【释义】大凡读书,阅读过或吟诵过,都不如亲自动手更有效果。这是因为动手时心一定会随之动,即使浏览或吟诵过二十遍,其效果不如摘抄一次的功效大。
【出处】清·李光地 《家训·喻儿》
069.凡事不宜刻,若读书则不可不刻;凡事不宜贪,若买书则不可不贪。
【注释】宜:应当。刻:苛刻,要求过于严厉。
【释义】做任何事都不应当过分苛刻,但如果读书,就不能不深入刻苦;做任何事都不应当过分贪多,但如果买书,就不能不越多越好。
【出处】清·张潮 《幽梦影》
070.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学不成。
【注释】志:志向。非:没有。才:才干。
【释义】大的志向没有才干不会取得成就,而大的才干没有勤学苦练也是不成的。
【出处】明·郑晓 《郑端简公训子语》
071.百川学海而至于海,丘陵学山不至于山,是故恶夫画也。
【注释】恶夫:固步自封的意思。画:停止,自限。
【释义】众多的江河模仿海水流动不止,终能汇聚于海;丘陵仿效大山静止不前,故不能与大山相聚,这是因为山丘画地自我限制的结果。意指要想有所成就必须虚心向别人学习。
【出处】西汉·杨雄《法言·学行》